一、人体内的辅酶Q10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
辅酶Q10是一种内源性物质,这意味着它可以由人体自身合成, 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身体合成辅酶Q10的能力会下降。 人体内的辅酶Q10在21岁左右时达到顶峰,然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,到80岁时降低多达65%。同时,其他外部环境如:精神压力、污染的空气和饮用水、食物农药残留、各种医疗状况和药物作用都会使人体内的辅酶Q10加速消耗。
二、服用他汀类药物会降低人体内的辅酶Q10水平
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(HMG-CoA)还原酶的抑制剂,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。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“statin”,故常统称为他汀类药物。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细胞内游离的胆固醇,减少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(LDL)和极低密度脂蛋白(VLDL)的数量,从而显著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,达到降血脂的效果。
他汀类抑制HMG-CoA还原酶途径,降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同时,也阻碍了所有通过该途径合成的下游物质,例如CoQ10。CoQ10减少会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盐水平的显著升高,使肌细胞能量生成受阻,引起骨骼肌脂肪堆积。这些原因导致了包括肌肉无力、肌肉酸痛和肌肉痿缩等在内的“肌病”的发生。因此,肌病成为他汀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,而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辅酶Q10缺乏。这一问题在老年病人身上更容易发生,特别是已有心衰的病人发生“他汀类”诱发的CoQ10不足,会使心肌功能进一步恶化。
多个研究表明,补充Co Q10治疗后,他汀相关肌病的症状明显改善。在一项随机、对照试验中,对144 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,比较联用CoQ10 (120mg/d)和洛伐他汀(10~20mg/d)组与单用洛伐他汀组1年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。结果, CoQ10联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.8%,而单用洛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.8% (P<0.01)。证明CoQ10的补充对减少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效果。
更多研究也显示,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补充服用辅酶Q10可以显著降低肌肉疼痛的患者比例,改善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干扰。在与阿托伐他汀、辛伐他汀的联用研究中还显示,联合应用CoQ10不会降低甚至可能增强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,并可逆转他汀类药物单用引起的肌痛和心肌损伤。